“商業養老保險是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確保商業養老保險資金的營運安全,讓老百姓的養命錢、活命錢能夠得到有效、安全的保障,作為中國保監會,我們負有重大的責任使命。”近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洪在介紹《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時說。對此,專家指出,巨大的市場需求、持續的政策支持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商業養老保險在中國正迎來快速發展期。而在這一過程中,應當牢記:把安全穩健列為首要考慮因素,進而確保資金實現保值和得到合理回報。
養老三支柱有長亦有短
從國際上來看,在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上,一般都是采取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共同承擔養老責任的三支柱體系。黃洪指出,中國是在上世紀90年代建立了養老保障體系,從基本保障制度建立開始,到目前為止,已實行政府、企業、個人三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近4億職工、5億多城鄉居民,這在全球范圍都屬于突出成績;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參與率雖不太高,但已有了基本的制度安排,發展相對穩定;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則較為滯后,制度未跟上、缺口也很大。”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黃洪介紹,從總量來看,我國商業養老保險規模還不大。2016年,具備養老功能的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為8600億元,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為25%;其中退休后分期領取的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為1500億元,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占比僅為4.4%。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前一數字為50%左右,后者超過35%。
商業養老險迎來發展期
面對短板,中國正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中央國務院文件都對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提出了明確要求。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確定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措施。
未來,“個性化、差異化”將成為商業養老保險的重要發展方向。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為個人和家庭提供個性化、差異化養老保障,大力發展老年人意外傷害、長期護理、住房反向抵押等商業養老保險。
與此同時,一系列政策也將落地,其中,“加快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尤為引人關注。黃洪說,當前,保險業已做好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準備工作,已有了監管規制初步框架,形成了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的初步示范條款,并開發了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信息系統。
褚福靈表示,這些政策、措施將增加商業養老保險的制度吸引力,為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如稅延型養老保險包含的所得稅延遲繳納優惠就有助于吸引更多有能力的消費者選擇購買相應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
資金運營中三招來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商業養老保險繳費和領取周期都很長,在此過程中,養老金的安全能否得到保證是老百姓特別關注的問題。保監會強調,保險是管理風險的行業,老百姓投保商業養老保險,確保資金安全穩健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黃洪表示,保監會將從3方面來確保商業養老保險資金的安全穩健運營:第一,強化保險機構的資質要求,包括精算技術的水平、人才隊伍的儲備等;第二,加強養老保險資金投資運作管理的監管,規章制度建設、負債匹配管理、預警機制建設等都是重點;第三,完善商業養老保險資金投資的支持政策,為商業養老保險資金服務國家戰略、投資重大項目、支持民生工程建設提供綠色通道和優先支持。
“在確保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實現保值和得到合理回報的基礎上,還應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包括明確責任、規范組織等多個方面,同時,加強商業養老保險技術、人才等短板的建設。未來,若能穩步推進相關工作,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養老保險空間巨大的背景下,商業養老保險在中國將有廣闊的前景,并將能有效促進養老服務業多層次多樣化發展,造福廣大人民群眾。”褚福靈說。(記者 邱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