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无套内射又大又猛又粗又爽,久久A级毛片免费观看,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在多元格局中平穩前行的國際生態主義

核心提示: 2018年生態主義呈現出氣候資本主義的困局、思辨自然主義的入場、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苦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前行、生態學社會主義的進展等發展態勢。全球多元生態思潮的蓬勃發展,有力證明了生態主義始終是引領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思想旗幟。

【摘要】 2018年生態主義呈現出氣候資本主義的困局、思辨自然主義的入場、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苦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前行、生態學社會主義的進展等發展態勢。全球多元生態思潮的蓬勃發展,有力證明了生態主義始終是引領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思想旗幟。

【關鍵詞】氣候資本主義  思辨自然主義 建設性后現代主義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生態學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091    【文獻標識碼】A

嚴格意義上講,生態主義(Ecologism)和環境主義(Environmentalism)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思潮。后者是一種重視環境保護的思潮,前者是一種包括生態中心主義在內的激進環境思潮。在寬泛意義上,可將二者看作是同義的,即一種親自然、親環境、親生態的社會思潮。生態主義是介于綠色意識和綠色學科之間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2018年,生態主義在多元格局中平穩前行。

氣候資本主義的困局

氣候變暖是全人類面對的共同問題。《巴黎協定》體現了國際社會加強氣候治理的雄心壯志。但是,這一協定仍然是由少數西方發達國家主導或者操縱的政策設計,具有明顯的等級化和排他性色彩,這也是“氣候資本主義”的表現和表征。隨著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這一協議陷入了困局。

特朗普擔心,如果履行這一協定,已經衰落的作為美國傳統工業和制造業腹地的底特律、匹茲堡等“鐵銹帶”將再次受到重創,煤炭行業將成為重災區,美國GDP將損失3兆美元,丟失650萬個工作機會。為了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他于2017年6月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并重新開始談判。這充分暴露了美國“生態帝國主義”的強硬姿態。

對此,國際社會展開了各種抗爭。據英國《衛報》網站2018年2月20日報道,英國氣候學家丹·普賴斯發起了“特朗普森林”項目。該項目聲稱:我們將在全球植樹造林來抵消特朗普的極端愚蠢行為。根據《巴黎協定》,美國曾經承諾,到2025年將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至少26%。現在,由于美國退出這一協議,那么到2025年將有額外的6.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相當于3300萬美國人的年度碳足跡。這樣,就需要種下100億棵樹增加碳匯以抵消上述排放量。自該項目啟動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已經承諾種下100多萬棵樹。

此外,據美聯社2018年9月14日的報道,為了展現正在采取的行動并深化對抗氣候變化的承諾,全球氣候行動峰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在這次峰會上,特朗普成為眾矢之的,越來越多的人同意有必要對抗氣候變化。這次峰會呼吁,現在是所有領導人承擔起責任、勇敢行動的時候了。世界各國政府現在就要樹立起雄心壯志,開辟一條走向零碳未來的明確道路。

對特朗普氣候政策的“圍攻”,不僅表明了氣候資本主義的困局,而且彰顯出生態主義在氣候議題上的集結和動員。

思辨自然主義的入場

生態文明的哲學基礎到底何在,這是生態主義發展中遇到的一個基本問題。2017年出版的《生態文明的哲學基礎》提出了“思辨自然主義”(speculative naturalism)的概念。其實,早在《宇宙與歷史:自然與社會哲學雜志》2014年第2期上,蓋爾就發表了題為《思辨自然主義:一個宣言》的文章。2018年,思辨自然主義受到了一些生態主義者的熱捧。

從理論來源來看,思辨自然主義是謝林、科林伍德、皮爾士、懷特海等人哲學思想的發展和集成。尤其是,蓋爾非常推崇謝林哲學。在德國唯心主義盛行的時候,謝林注重的是自然哲學。在謝林看來,自然的概念并不意味著應該有一種能夠意識到自然存在的智能。即使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意識到自然,自然也會存在。因此,問題應這樣表述:智能是如何被添加到自然當中的,即自然是如何被呈現出來的。謝林把整個自然界描述為一個自組織的過程。蓋爾進一步指出,物質本身就是一個自組織過程。

從思維形式來看,思辨自然主義是分析、統攬、綜合三者的統一。分析、統攬(synopsis,即 view together)、綜合是哲學家常用的三種方法。但是,隨著分析哲學的興起及其影響的擴大,分析思維占據了上風,結果分析哲學家推動的自然主義幾乎成為了科學還原論的同義詞。“大陸哲學”并沒有對此提出真正的挑戰。現在,需要強調思辨性,將上述三者統一起來。可見,思辨自然主義同時就是思辨辯證法(speculative dialectics)。

從理論形態來看,思辨自然主義是自然主義、人文主義和思辨性三者的統一。自然主義、人文主義和思辨性的統一是一種很重要的傳統,但是,隨著科學主義的流行,這種傳統被邊緣化了。現在,思辨自然主義力求使三者再度統一起來。這就需要創造一種新的文化。人文學科的發展旨向就是改變文化。改變文化就是改變我們自己、我們和社會的關系、我們與自然的關系。這樣,就會創造一個新的時代——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就是“生態持續性文明”(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civilization)。

在一些生態主義者看來,蓋爾提出的思辨自然主義是反對虛無主義的號角,為人們從社會和物質過程中來探索一個辯證的世界提供了指導,為創造全球生態文明提供了一個哲學基點,有助于人們真正理解什么是幸福和美好生活。在我們看來,自然主義是唯物主義的不確切表述,思辨自然主義存在著復活先驗哲學的可能。

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苦行

美國著名生態學者小約翰·柯布為代表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高度關注生態環境問題。他們相信,人是生態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只有生態系統繁榮了,人類才會繁榮。因此,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實質上是“生態后現代主義”。2018年,年屆93歲高齡柯布在中國和韓國展開了長達一個月之余的思想之旅。其中,在中國參加了6個會議,進行了12場演講。

與解構性后現代主義完全拒絕發展不同,柯布等人將綠色發展看作是社會發展模式的創新。綠色發展就是在生態圈范圍內的發展。他們提出,為了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增進人類福祉,綠色發展是必要的,可將之定義為人類朝著生態文明方向的前行。為此,必須要注重社區經濟的發展。

與解構性后現代主義斷然與傳統決裂的姿態不同,柯布等人將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文明看作是走向生態文明的重要資源。在他們看來,只有中華文明將人性完全歸結為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訓導,因此,這種文化更有益于生態文明。

與解構性后現代主義只注重現代性批判不同,柯布等人將斗爭的矛頭指向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經濟學。他們指出,在資本主導的世界里不會出現生態文明。資本主義追求的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必然導致生態危機,但是,資產階級經濟學極力論證上述價值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有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才能克服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及其造成的生態危機。

與解構性后現代主義對人類文明進步持有懷疑的態度不同,柯布等人相信人類定會擁有一個光明未來,而生態文明就代表著這樣的未來。他們認為,包容性生態系統的持續繁榮將是人類共同體的共同目標。由于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中國共產黨的創造性及其堅守和堅持,因此,生態文明的希望在中國。

與解構性后現代主義只注重言語不同,柯布等人堅信行勝于言。在柯布的勸說下,洛杉磯大多數城市已經設立了“可持續發展官員”的職位。在這次中國之行參加的“美麗家鄉·零污染村莊(社區)建設論壇暨垃圾治理與生態文明研討會”上,柯布與300多位來自基層的村民、村長、環保組織人士、公益組織人士以及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齊聚一堂,共商生態文明建設大計。最后,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呼吁,現在到了開展全民大自救的生態運動的時候了。當然,對待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我們也要避免“誤置具體性”的錯誤。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前行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生態主義思潮中最具左翼色彩的流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埃·阿爾特瓦特、保·柏克特、約·貝·福斯特、弗·馬格多夫等人,回歸到經典的歷史唯物主義,利用馬克思的“物質變換斷裂”的理論分析生態環境問題,從而促進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這一流派以《每月評論》(MR)雜志為理論陣地。2018年,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主要取得以下進展:

物質變換斷裂理論是馬克思資本主義生態批評理論的核心思想。美國著名生態學者福斯特等人對之進行過深入的發掘和考察。2018年,他們進一步深化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福斯特和布·克拉克研究了“掠奪土壤”和物質變換斷裂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馬克思關于“掠奪土壤”的概念與人類與地球之間物質變換斷裂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為了理解馬克思的物質變換斷裂理論的復雜性,分別研究掠奪和斷裂問題大有裨益。這兩種現象在資本主義單一發展中都可被分別看到。同時,美國生態學者漢·霍利曼指出,當科學家描述類似氣候變化條件下沙塵暴狀況的增加時,他們發出了一種特殊類型的強烈的生態和社會變化的信號。但同樣強烈的是在第一步就導致巨大的社會生態危機的社會力量、歷史發展以及政策和實踐。因此,她斷言:“沒有帝國,就沒有沙塵暴。”(No Empires,No Dust Bowls)

此外,MR雜志2018年4月號刊發了一篇對齋藤幸平著作《馬克思的生態社會主義:資本主義、自然與未竟的政治經濟學批判》(2017年)的書評。齋藤是參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MEGA2)編輯的日本學者。他綜合運用馬克思的讀書摘錄、個人筆記、通信、草稿和公開出版的著述,雄辯地說明馬克思對將自然和實踐的轉變聯系起來的統一歷史科學的持久承諾,從而展示出馬克思對自然的跨歷史描述的深刻生態本質。他認為,馬克思已經看到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內在危機,人類能夠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社會主義世界。因此,如果忽視其生態維度,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全部內容。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生態邊界問題。近年來,對資本主義的生態批判不斷深化和成倍增加,引發了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新爭論。對此,福斯特在MR雜志2018年7月—8月號上發表了《馬克思、價值和自然》一文,福斯特和柏克特在《國際社會主義》季刊2018年秋季號上發表了題為《不能將價值泛化》的文章。在他們看來,地球危機的根源在于馬克思所說的“自然形態”和“價值形態”之間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矛盾,以至于后者的提升是以前者為代價,這是資本主義自身不可避免的內在矛盾。因此,即便試圖將價值和商品關系擴展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上,以此來解決地球危機,將破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穩定性,也難以真正消除地球上存在的社會和生態危機。因為并非一切事物都能夠用價值來衡量(Value Isn’t Everything)。

來自德國的阿爾特瓦特也持有這樣的觀點。在《市場的未來》(1991年)等著作中,他將那種認為自然本身創造了商品價值的西方主流觀點定性為商品拜物教的一種形式,認為這種觀點掩蓋了資本與自然、資本與勞動之間潛在的矛盾,實際上遮蔽了馬克思試圖揭示的內容。不幸的是,阿爾特瓦特于2018年5月1日去世,這無疑是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陣營的一大損失。

其實,消除生態危機存在著將外部問題“內部化”的需要,“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或許會成為一種適時的選擇。當然,生態資本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生態危機。

關于氣候議題,MR雜志2018年11月號的編輯札記指出,“關鍵不只是要理解資本主義對環境的破壞,而是要超越資本主義:是制度變革而非氣候變遷(System Change Not Climate Change!)”。在他們看來,氣候和資本主義已經成為關于價值、資本和自然的總體辯論的中心議題。

Goodreads(全球最大的推薦閱讀書籍社交網站之一)網站的用戶編制了104本批判性思維類別的頂級書目,由福斯特等人所著的《生態斷裂:資本主義對地球的戰爭》(2010年)位居第二位,由此可見其社會影響。

過去,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存在著“西學東漸”的路徑。現在,情況出現了微妙變化。在MR雜志2018年7月—8月號的編輯札記中,他們提到了復旦大學陳學明教授所著的《生態危機和資本邏輯》一書的英文版,認為其第三部分講到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影響尤其是在中國的意義最為有趣。未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發展,“東學西漸”或成定勢。

生態學社會主義的進展

以詹·奧康納、喬·科威爾等為代表的一批西方人士,開啟了從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向生態學社會主義的轉型。生態學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視角提出了解決環境退化的方案,為未來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替代性方案。《資本主義·自然·社會主義》(CNS)雜志是這一流派的陣地。2018年,生態學社會主義主要在以下方面獲得了進展:

生態學社會主義在肯定馬克思主義價值的同時,將生態學社會主義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日子。CNS刊發了一組文章來紀念這個日子。例如,在考察馬克思對商品生產中心性的描述與作為一種制度的資本主義的關系、資本主義對自然的破壞性結果、21世紀面臨的全球氣候危機的基礎上,《氣候變化和21世紀的馬克思》一文的作者提出,哈耶克主義、凱恩斯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綠色凱恩斯主義都無法解決對21世紀的人類存在構成威脅的問題,為此,需要綠色社會主義。一般而言,綠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建立在使用價值為主導、社會公正和民主控制基礎上的生態理性的社會。

生態學社會主義與諸多的社會運動和社會思潮尤其是生態女性主義、民族解放運動具有密切的互動。CNS最初是作為生態學社會主義和生態女性主義對話的平臺出現的,該雜志2018年第1期的主題就是“生態女性主義的視野、行動和選擇”。例如,通過提出一個“共同的生態女性主義的分析”框架可以發現,婦女為公地而斗爭,要求對生活資料進行合作控制,這樣,就從根本上挑戰了資本主義關系并肯定了變革的替代方案。因此,可與土著婦女和有色人種形成對抗導致生態滅絕的石化資本主義的聯盟。

此外,在應邀參加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期間,CNS的現任主編撒萬土在中國的高校發表了幾次演講。在追溯生態學社會主義起源、分析生態學社會主義動向的基礎上,他提出,生態學社會主義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在現有和日益增長的生態學社會主義組織之間建立協調關系,為戰勝全球資本主義力量的斗爭做出自己的貢獻。

繼奧康納逝世之后,科威爾于2018年4月30日去世。為了實現生態社會主義,科威爾主張集體財產權,回歸巴黎公社。撒萬土和邁·洛伊等生態學社會主義者發表了悼念科威爾的文章。他們高度評價了科威爾對于生態學社會主義的貢獻,認為他的逝世對于廣泛的國際生態社會主義運動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我們難以茍同生態學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問題不在于馬克思主義是否存在著生態學空白,而在于如何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和解決環境退化問題。當然,生態主義的其他流派在2018年都有所發展。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中國特色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工作室”負責人)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專項課題“習近平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研究”(項目編號:18VSJ006)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Arran Gare:<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 manifesto for the future>,London:Routledge,2017.

②Kohei Saito:<Karl Marx’s Ecosocialism: Capital,Nature,and the Unfinished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17.

責編/孫垚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中平   格局   生態   主義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