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呼喚新動能,產業鏈黨建正以紅色引擎驅動民營經濟血脈暢通。作為國民經濟的“生力軍”,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關乎現代化建設全局。基層黨組織需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戰略思維,將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效能。
激活“打鐵必須自身硬”的使命擔當,破壁壘、強根基,以黨建引領筑牢協同發展“主心骨”。民營經濟航船行穩致遠,離不開黨建航標指引方向。在全球化逆流與數字化浪潮的交織沖擊下,傳統發展模式面臨“斷鏈”“堵點”的嚴峻考驗。黨組織要成為產業鏈上的“定盤星”,通過構建“理論學習+政策解讀+戰略研討”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將新發展理念深植企業家思維。在宏觀經濟承壓期,需建立“書記領學+專家導學+黨員踐學”機制,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破譯市場迷局,以“雙循環”戰略視角重構發展坐標系。針對民營經濟“成長的煩惱”,要創新“黨建指導員+政策聯絡員+發展顧問”復合型服務模式,將減稅降費、要素保障等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更需警惕資本無序擴張的潛在風險,通過黨建聯席會議建立合規經營預警機制,引導企業堅守主責主業,在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中校準發展航向。
激活“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協同擔當,聚資源、促創新,以組織優勢鍛造轉型升級“強引擎”。產業鏈條的韌性強弱,取決于各環節的協同程度。要打破“各掃門前雪”的孤立狀態,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立體覆蓋”的黨建網絡。在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推動“鏈主企業黨委+配套企業支部+服務專班黨小組”三級組織架構,形成決策共商、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合作范式。針對中小企業創新資源分散的痛點,建立“紅色智庫”平臺,通過黨員技術骨干跨企流動、研發設備共享機制,破解“單打獨斗”的困局。面對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挑戰,組建由產業鏈黨組織牽頭的標準聯盟,在質量體系認證、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構建自主話語體系。更要著眼全局謀劃“黨建生態圈”,將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納入協同體系,讓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創新沃土,使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現實生產力,在產業鏈上下游編織緊密協同的“命運共同體”。
激活“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擔當,優生態、謀長遠,以服務理念培育可持續發展“新沃土”。面對“數實融合”的時代課題,要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新賽道設立“黨員先鋒實驗室”,組織“揭榜掛帥”攻克關鍵技術瓶頸。針對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敢轉”“不會轉”難題,構建“黨建+數字服務商+專業機構”賦能體系,開發適配中小微企業的輕量化改造方案。在綠色低碳轉型攻堅期,建立黨員帶頭的碳足跡管理小組,將ESG理念融入生產全流程,探索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路徑。更要著眼未來產業布局,通過產業鏈聯合黨委搭建“政產學研金”對接平臺,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前沿領域播撒創新火種。這種創新不是另起爐灶的顛覆,而是通過黨建紐帶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讓傳統基因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機,使創新突破成為產業鏈價值躍升的核心引擎。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選調生 張成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