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游客提供用得上、用得好、行得通的服務。湖南張家界武陵源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游客需求為導向,以機制創新為抓手,通過分時分站預約入園、“一票制”聯營協調運力、智慧調度科學分流、旅游廁所革命提質等多項舉措協同發力,系統性破解游客“排隊長、如廁難”雙難題,實現景區服務“痛點”到“亮點”,服務品質與游客口碑雙提升。
游客“排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實行分時分站預約入園。采取實名制購票方式,首次入園的游客須分時分站預約購票,按照預約站點和時間段入園。同時,鼓勵廣大游客通過“張家界一機游”微信小程序提前預約購票,減少現場排隊,提升旅游體驗。通過分時段管控入園人數,減輕各小交通的排隊壓力。扎實做好大流量管控。嚴格執行“四級流量、三級預警”應急管理模式,實行游客總量控制,確保景區內游覽秩序安全有序。
實行景區現場調度科學分流。在春節、“五一”“十一”等人流聚集的時間段,區(局)各相關部門按照責任區域包片制,進行現場調度;交通運輸、文旅、公安、市場監管、應急、衛健、城管、各鄉(街道)等重點涉旅單位全員上崗。聯合環保客運、索道天梯等旅游企業,及時掌握游客排隊情況,必要時采取單向分流、調度運力等措施予以控制。對旅行社進行線路引導,無特殊情況不得進行往返行程,有效避免索道電梯出現長時間排隊情況。科學調度環保客運車輛運力。根據各環保車站場實際游客量和排隊情況,適時調整山上、山下各站場的環保車數量,要求景區游客量達到三級預警時運行車輛不少于250輛,二級預警時運行車輛不少于350輛,確保景區環保車運力充足。同時,按照游客排隊情況實時增派車輛,做好吳家峪門票站、百龍電梯下站、天子山索道下站、楊家界門票站—龍鳳庵、老磨灣—黃石寨索道下站、賀龍公園—楊家界中轉站—天下第一橋停車場等主要交通節點的車輛調度工作,確保游客在停車場等候時間不超過30分鐘。實行水繞四門—百龍天梯下站環保車單向運輸管理。客流量達到二級預警時,在交通擁堵時間段(11:30—13:30),張管局聯合市交警直屬二大隊、水繞四門派出所、環保客運等部門實行單向運輸管控,環保車從水繞四門—百龍天梯下站實行只出不進管控。公布景區景點實時客流信息。通過在各門票站、索道電梯、景區景點、環保車站場顯示屏投放信息,及時將各節點人流、等候時長、交通指引等景區實況公開發布,引導游客錯峰游覽或提示游客調整線路。實行門票站提前開園、關園。節假日期間,張家界武陵源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各門票站提前到早上6:30開園;吳家峪門票站提早到17:00關園,森林公園門票站、楊家界門票站、天子山門票站、梓木崗門票站提早到17:30關園。
更好地解決景區和游客反映強烈的購票繁、排隊慢、如廁難的問題,“為游客帶來更好的旅游服務體驗”。推行“一票制”聯營。大力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三索一梯”四家企業達成“一票制”聯營共識,2023年12月正式實施。一體化運營,使單邊作戰變成了聯營作戰,引導游客流向“一極變多極”,大大提高了景區交通的整體協調能力。系統化、統籌化的運營還實現了人數精準分流,最大限度發揮“三索一梯”運力。同時,景區“一票制”一站式購買,不用再在各個站點進行購票,讓游客不用多次購票、排隊,大大節省了排隊時間。“一票制”不僅提高了景區承載能力,還減輕了游客排隊壓力,縮短了檢票滯留時長,提高了游客體驗感和舒適度。
游客“如廁難”問題得到根本改善。大力實施旅游廁所革命。為把核心景區打造成全國山岳型景區標桿,注重生態性和舒適性相結合,大力推動廁所建設。2016年以來,核心景區共實施了三輪廁所提質改造工程,累計投資4220.66萬元,完成32座旅游廁所升級,新增廁位786個,新增第三衛生間13個。通過三輪廁所建設,基本達到了擴容量、優環境、多功能的目標。推進旅游廁所標準化提質。對標國際規范,啟動核心景區旅游廁所標準化提質項目,通過實施旅游廁所革命和旅游廁所標準化提質,實現了數量擴容,解決了“排長隊”問題。特別是“黃金周”期間,女性游客因排隊時間長進入男廁所搶蹲位的問題得到解決。實現了環境優化,解決“味難聞”問題。通過優化建筑設計,解決了原有廁所通風差、采光差、有異味的問題。同時加強日常保潔工作,做到“人走廁凈”,無積水、無異味。完善整體功能,解決“如廁難”問題。通過合理設置男女廁位、配置相應的服務設施外,重要節點廁所專設第三衛生間和無障礙通道,較好地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劉嘉樂)
